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:能量平衡与污染物转化

该思维导图概述了大气环境化学的基本内容,包括地球能量平衡、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转化过程、气溶胶的化学特性以及相关图表和公式。地表反射率对能量平衡的影响、温室气体的辐射特性、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及其对温室效应的贡献,以及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和化学组成等,都在图中得到了详细阐述,为理解大气化学提供了清晰的框架。

源码
# 大气环境
## 一、地球的能量平衡
### 1. 地表反射率
- 森林:10%~20%
- 沙漠:25%~40%
- 雪地:60%~80%
- 海洋
  - 太阳高度角<70°:6%~10%
  - 太阳高度角>70°:15%~20%
- 地球平均反射率:31%

### 2. 地球辐射与温室效应
- 地球辐射特性
  - 波长范围:>4 μm(主要红外长波辐射)
  - 峰值波长:10 μm
- 温室气体吸收
  - CO₂和水汽吸收:4~8 μm和13~20 μm波段辐射
  - '大气窗口'(8~13 μm):允许部分长波辐射逃逸至太空
- 能量平衡机制
  - 大气逆辐射:增强地表温度
  - 平衡公式:入射太阳辐射 ≈ 出射长波辐射

## 二、大气污染物及其转化
### 1. 挥发性有机物(VOCs)
- 甲烷(CH₄)
  - 占气态有机物80%~85%
  - 主要来源:湿地、反刍动物、化石燃料泄漏
  - 温室效应:单分子增温潜势为CO₂的20~30倍
  - 去除途径:与OH自由基反应(CH₄ + OH → CO₂ + H₂O)
    
- 非甲烷烃(NMHC)
  - 化学活性高,易参与光化学反应(光化学烟雾)
  - 人为源占比:交通排放(38.5%)、溶剂蒸发(28.3%)

- 多环芳烃(PAHs)
  - 致癌、致畸、致突变效应
  - 来源: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、生物质燃烧

### 2. 光化学反应基础
- 光化学定律
  - 第一:只有被吸收的光能引发反应
  - 第二:一个光子活化一个分子

- 比尔_朗伯定律
  - 公式:\ln I₀/I = ϵ · c · l

- 光解反应类型
  - 光解离反应(例如:NO₂ + hν → NO + O)
  - 激发态分子反应(生成自由基)

### 3. 氮氧化物(NOₓ)的转化
- 关键反应
  - NO氧化:RO₂ + NO → RO + NO₂
  - NO与O₃反应:NO + O₃ → NO₂ + O₂
  - NO₂光解:NO₂ + hν → NO + O

- 光化学烟雾机制
  - NO₂光解生成O₃
  - 自由基(OH、HO₂)参与烃类氧化链反应

## 三、气溶胶化学
### 1. 气溶胶的粒径分布
- 分类
  - 爱根核模(≤0.05 μm)
  - 积聚模(0.05~2 μm)
  - 粗粒子模(>2 μm)

- 来源与去除
  - 来源:燃烧排放、二次转化、扬尘
  - 去除:干沉降、湿沉降

### 2. 化学组成
- 水溶性离子
  - 硫酸盐(SO₄²⁻):占细颗粒物30%~40%
  - 硝酸盐(NO₃⁻):由NOₓ氧化生成,与NH₃结合形成NH₄NO₃
  - 其他离子:Cl⁻、Na⁺、K⁺、Ca²⁺

- 有机组分
  - 一次有机物:直接排放(如生物质燃烧)
  - 二次有机物(SOA):由VOCs氧化生成(占细颗粒物20%~90%)
  - 水溶
图片
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:能量平衡与污染物转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