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EMSS:构建一体化急救网络与救治技术
该思维导图概述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(EMSS)的核心目标与构成,强调院前急救、急诊科和重症监护ICU的整合与高效处理。分别介绍了院前急救的任务、资源配置和操作原则,以及急诊科的分区管理和绿色通道的标准。对于重症监护的收治标准、感染控制和监测指标进行了详细阐述。此外,还包括了心肺脑复苏、创伤救治与特殊中毒处理等核心救治技术。
源码
#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EMSS
## 核心目标
- 💡构建 '院前_急诊_ICU' 一体化急救网络
- 🎯快速响应与高效救治
## 一、EMSS概述
### 特点
- 🚨即刻性
- 🔄连续性
- 📊层次性
- 🧩系统性
### 组成模块
- 🚑院前急救
- 定位
- 第一反应者
- 转运
- 关键指标
- ⏱️反应时间
- 市区 ≤15分钟
- 农村 ≤15分钟
- 📍急救半径
- 城区 5km
- 农村 15km
- 🏥急诊科救治
- 定位
- 分诊
- 紧急处置
- 关键指标
- 分诊正确率 >95%
- 🏨重症监护 ICU
- 定位
- 器官功能支持
- 关键指标
- 床位占比 2%-8%
## 二、院前急救体系
### 任务分类
- 📌日常急救
- 院前死亡率 ↓
- 🌪️灾害救援
- 批量伤员检伤分类
- 📡通讯枢纽
- 120调度系统
- 📚公众教育
- 心肺复苏普及率
### 资源配置
- 🚑急救车辆
- 标配设备
- 除颤仪
- 呼吸机
- 药品箱
- 🧑⚕️人员配比
- 医护:驾驶员 = 1:5
- 每车配担架员 2名
- 📊质量监控
- 病历书写合格率 ≥90%
- 急救物品完好率 100%
### 操作原则
- ⚠️优先排险
- 触电/毒气环境处理流程
- 🆘分级处置
- 红标患者 → 立即转运
- 黄标患者 → 就地处理 + 转运
## 三、急诊科管理
### 分区管理
- 🔴红区(抢救监护区)
- 濒危患者(Ⅰ级)
- 心跳呼吸骤停
- 严重创伤大出血
- 危重患者(Ⅱ级)
- 急性心梗
- 重度哮喘
- 🟡黄区(观察诊疗区)
- 急症患者(Ⅲ级)
- 高热惊厥
- 闭合性骨折
- 🟢绿区(非急症区)
- Ⅳ级患者
- 轻微擦伤
- 慢性病轻症
### 绿色通道
- 🚦准入标准
- GCS评分 ≤8分
- SBP <90mmHg
- ⏱️时效要求
- 挂号 → 处置 ≤5分钟
- 会诊 → 到位 ≤10分钟
- CT检查 → 报告 ≤30分钟
## 四、重症监护 ICU
### 收治标准
- ✅纳入
- 急性呼吸衰竭(PaO₂ <60mmHg)
- 心源性休克(CI <2.2L/min/m²)
- 脓毒症3.0标准
- ❌排除
- 脑死亡
- 终末期肿瘤
### 感染控制
- 🦠隔离管理
- 多重耐药菌 → 单间隔离
- 免疫抑制 → 正压病房
- 🧼消毒规范
- 呼吸机管路每日更换
- 血滤机 → 专人专用
### 监测指标
- 🔄APACHE II评分
- 💧液体平衡监测
- 🩸血流动力学监测
## 五、核心救治技术
### 心肺脑复苏 CPR
- 🔄C_A_B循环
- 按压深度 ≥5cm
- 频率 100-120次/分
图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