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:特点、免疫、传播及防治措施

该思维导图详细介绍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(乙脑病毒)的分类、传播途径、流行区域及其对人类的危害。病毒为单正链RNA病毒,主要通过蚊虫传播,尤其在亚洲热带地区高发。其感染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高致死率。免疫方面,感染后可产生终身免疫。防治措施包括接种灭活疫苗及减毒活疫苗,另需加强防蚊措施。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,护理细节也被提及。

源码
#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
## 病毒概述
- **分类**
  - 黄病毒科
  - 黄病毒属
  - 单正链RNA病毒
- **别名**
  - 日本脑炎病毒(JEV)
- **传播途径**
  - 蚊虫叮咬
    - 三带喙库蚊为主
  - 蚊-猪-蚊循环传播
- **流行区域**
  - 亚洲热带/亚热带地区
  - 中国(除西藏、青海、新疆外)
- **危害**
  - 侵犯中枢神经系统
  - 致死率10%~40%
  - 幸存者5%~20%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
## 生物学性状
### 形态与结构
- **形状**
  - 球形
  - 直径45~50nm
- **结构**
  - 包膜
    - 含糖蛋白E刺突
  - 核衣壳
    - 20面体对称
    - +ssRNA与衣壳蛋白C结合
  - **感染性**
    - 病毒核酸可直接感染宿主
### 基因与蛋白
- **基因结构**
  - 11kb
  - 含5'帽状结构
  - 无3' poly A 尾
  - 编码区(ORF)
    - 多蛋白前体(3432个氨基酸)
- **结构蛋白**
  - C蛋白
    - 核衣壳组装
    - 调控复制
  - M蛋白
    - 包膜内层
    - 由prM裂解
  - E蛋白
    - 病毒吸附
    - 血凝活性(凝集禽红细胞)
- **非结构蛋白**
  - NS1
    - 抗原性强
    - 诱导细胞/体液免疫
  - NS3
    - RNA聚合酶
    - 甲基转移酶
  - NS5
    - RNA复制关键酶
### 培养与抵抗力
- **培养特性**
  - 细胞系
    - C6/36蚊细胞
    - BHK21地鼠肾细胞
  - 动物模型
    - 乳鼠脑内接种
      - 潜伏期3~5天
      - 致死率高
- **抵抗力**
  - 弱
    - 56℃ 30min灭活
    - 100℃ 2min灭活
  - 敏感
    - 乙醚
    - 氯仿
    - 蛋白酶
## 流行病学特征
### 传染源与宿主
- **主要宿主**
  - 猪
    - 幼猪高病毒血症
  - 家禽
  - 鸟类
- **人**
  - 短暂病毒血症
  - 非主要传染源
### 传播媒介
- **蚊虫**
  - 三带喙库蚊为主
  - 经卵传代
  - 越冬
- **其他媒介**
  - 螨
  - 蠓(次要作用)
### 流行特点
- **季节**
  - 夏秋季(蚊密度高峰)
- **地区**
  - 亚洲为主
  - 中国高发
- **基因型**
  - 全球5种(I-V)
  - 中国以I、III型为主
### 易感人群
- 普遍易感
- 隐性感染为主
- 显性感染与免疫力相关
## 免疫与检测
### 免疫机制
- **体液免疫**
  - 中和抗体(IgM/IgG)
  - 血凝抑制抗体
  - 补体结合抗体(无保护作用)
- **细胞免疫**
  - NS1诱导
- **终身免疫**
  - 感染后持久保护
### 检测方法
- **病毒分离**
  - 标本
    - 血液
    - 脑脊液
    - 脑组织
  - 方法
图片
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:特点、免疫、传播及防治措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