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元市民音乐:背景、特点与艺术形式探讨

该思维导图探讨了宋元时期市民音乐的发展,重点分析了社会背景、瓦舍与勾栏的兴起、民歌与词调音乐的形式以及说唱音乐的成熟。通过介绍杂剧、南戏和元杂剧的音乐特点,展示了戏曲音乐的鼎盛。最后,提到了新乐器的出现和古琴、琵琶等传统乐器的艺术成就,反映了当时市民音乐的多样化和融合性。

源码
# 宋元市民音乐
## 一、社会背景与市民音乐特点
### 1. 社会背景
- 城市经济繁荣
  - 发展导向:瓦舍与勾栏兴起
  - 娱乐需求激增
- 宫廷音乐衰落
  - 音乐**中心**转向民间
- 专业与流动艺人
  - 勾栏艺人
  - 路岐人

### 2. 市民音乐特点
- 商业化
  - 勾栏作为固定演出场所
  - 音乐职业化推进
- 多样化
  - 说唱、戏曲、器乐并存
  - 满足不同阶层需求
- 融合性
  - 吸收唐宋大曲
  - 各类词调与民间音乐元素

---
## 二、瓦舍与勾栏
### 1. 瓦舍(瓦市)
- 综合性娱乐场所
  - 表演
  - 餐饮
  - 商贸

### 2. 勾栏
- 表演场地
  - 用栏杆隔出
  - 可容纳数千观众
    - 汴京数量:50余座
    - 临安数量:13座
- 表演形式
  - 杂剧
  - 诸宫调
  - 嘌唱
  - 鼓子词

### 3. 路岐人
- 流动街头艺人
  - 表演形式:“打野呵”
  - 促进音乐传播

---
## 三、民歌与词调音乐
### 1. 民歌
- 代表作品
  - 《月儿弯弯照九州》
  - 反映民间疾苦

### 2. 词调音乐
- 艺术歌曲
  - 长短句结合
  - 柳永词:“凡有井水处,皆能歌柳词”
- 创作方式
  - 依声填词(主流)
  - 自度曲(姜夔《扬州慢》《杏花天影》)
- 结构变化
  - 减字、偷声、摊破、犯调等手法

### 3. 姜夔与《白石道人歌曲》
- 南宋词人兼音乐家
  - 现存14首自度曲
  - 采用多种谱式记录

---
## 四、说唱音乐的成熟
### 1. 唱赚
- 创新曲牌
  - 缠令(引子+多曲牌+尾声)
  - 缠达(引子+两曲牌循环)
- 伴奏乐器
  - 鼓、板、笛

### 2. 鼓子词
- 单一曲牌反复演唱
  - 代表作品:赵德麟《崔莺莺商调蝶恋花》

### 3. 诸宫调
- 孔三传创立
- 多宫调曲牌连缀
  - 代表作品: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

### 4. 散曲
- 元代表演形式
  - 分类:小令、带过曲、散套

### 5. 货郎儿与陶真
- 货郎儿
  - 由叫卖调发展为说唱形式
  - 代表作品:《九转货郎儿》
- 陶真
  - 七言句式
  - 琵琶伴奏

---
## 五、戏曲音乐的鼎盛
### 1. 宋杂剧
- 结构
  - 艳段(序幕)
  - 正杂剧(主体)
  - 散段(滑稽表演)
- 角色设定
  - 生旦净丑雏形
- 音乐特点
  - 吸收大曲、唱赚、词调等

### 2. 南戏(永嘉杂剧)
- 南方戏曲特点
  - 五声音阶
  - 灵活宫调
- 代表作品
  - “五大传奇”(如《琵琶记》《荆钗记》)

### 3. 元杂剧
- 结构
  - 四折一楔子
  - 每折同宫调套曲
- 代表作家
  - 关汉卿《
图片
宋元市民音乐:背景、特点与艺术形式探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