漏洞研判流程:发现、复现、分析、修复与验证步骤
该思维导图概述了漏洞研判的流程,包括五个主要步骤:漏洞发现(通过自动化扫描、人工审计等)、复现与验证(环境隔离、行为监控等)、漏洞分析(技术维度和影响范围)、修复方案(临时缓解和彻底修复)以及修复验证(回归测试与文档记录)。每个步骤都是确保漏洞被准确识别、分析及有效修复的重要环节。
源码
# 漏洞研判流程
## 1. 漏洞发现
- 自动化扫描
- 漏洞扫描工具
- 常见漏洞库
- 人工审计
- 代码审查
- 设计评估
- 第三方报告
- 安全咨询公司
- 社区报告
- 日志异常
- 日志分析工具
- 异常模式识别
## 2. 复现与验证
- 环境隔离
- 虚拟机
- 沙盒环境
- 输入构造
- 特殊字符
- 边界测试
- 行为监控
- 网络流量监控
- 系统调用监控
- 验证目标(True/False Positive)
- 结果评估
- 记录保存
## 3. 漏洞分析
- 技术维度
- 类型
- 注入漏洞
- 认证漏洞
- 触发条件
- 用户输入
- 系统接口
- CVSS
- 基础评分
- 时间评分
- 影响范围
- 系统
- 操作系统
- 应用程序
- 数据
- 敏感数据
- 用户数据
- 业务
- 业务连续性
- 法律合规
## 4. 修复方案
- 临时缓解
- WAF(Web应用防火墙)
- 权限设置
- 最小权限原则
- 用户角色分离
- 彻底修复
- 代码修复
- 输入验证
- 安全库更新
- 配置更改
- 服务配置
- 网络配置
- 升级
- 依赖项更新
- 平台升级
## 5. 修复验证
- 回归测试
- 功能测试
- 性能测试
- 二次扫描
- 复查工具使用
- 执行对比
- 文档记录
- 修复过程文档
- 教训总结
图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