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脏与血管的生理功能及循环调节机制解析

该思维导图概述了血液循环的基本生理知识,包括心脏的结构与功能、心肌特性、心动周期,以及血管的种类与功能。介绍了心血管的神经与体液调节机制,特殊循环如冠脉与脑循环的特点,以及循环功能障碍如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代偿机制与临床表现。同时提供了相关的血液循环数据表,包括心输出量、每搏输出量、心率等正常值。

源码
# 心脏与血管的生理功能及循环调节机制解析
## 1. 心脏生理
### 1.1 心脏结构与功能
#### 心腔结构
- 左心房
- 左心室
- 右心房
- 右心室
#### 瓣膜系统
- 房室瓣
  - 二尖瓣
  - 三尖瓣
- 动脉瓣
  - 主动脉瓣
  - 肺动脉瓣
#### 传导系统
- 窦房结
- 房室结
- 希氏束
- 浦肯野纤维
### 1.2 心肌特性
#### 电生理特性
- 自律性
  - 窦房结(60_100次/分)
- 传导性
  - 房室延搁(0.1s)
- 兴奋性
  - 有效不应期长(250ms)
#### 机械特性
- 全或无收缩
- 长度_张力关系
  - Starling定律
### 1.3 心动周期
#### 收缩期
- 等容收缩期
- 射血期
  - 快速射血
  - 减慢射血
#### 舒张期
- 等容舒张期
- 充盈期
  - 快速充盈
  - 减慢充盈
  - 心房收缩
## 2. 血管生理
### 2.1 血管分类与功能
#### 血管类型
- 主动脉
  - 功能特征:弹性贮器血管
  - 血压范围:80_120mmHg
- 小动脉
  - 功能特征:阻力血管(调节外周阻力)
  - 血压范围:40_60mmHg
- 毛细血管
  - 功能特征:交换血管(物质交换)
  - 血压范围:15_30mmHg
- 静脉
  - 功能特征:容量血管(储血60_70%)
  - 血压范围:0_10mmHg
### 2.2 血流动力学
#### 基本公式
- 血流量 Q = ΔP/R
- 外周阻力 R = 8ηL/πr⁴
#### 血流类型
- 层流
  - 特点:中心流速快
- 湍流
  - 特点:瓣膜病变时发生
## 3. 心血管调节
### 3.1 神经调节
#### 心血管中枢
- 延髓腹外侧区:基本中枢
- 下丘脑:整合中枢
#### 反射调节
- 压力感受器反射
  - 颈动脉窦
- 化学感受器反射
  - 低O₂
  - 高CO₂
### 3.2 体液调节
#### 缩血管物质
- 肾上腺素
- 去甲肾上腺素(α受体)
- 血管紧张素Ⅱ(RAS系统)
#### 舒血管物质
- 一氧化氮(NO)
- 前列腺素(PGI₂)
## 4. 特殊循环
### 4.1 冠脉循环
#### 特点
- 血流量大(占心输出量5%)
- 舒张期供血为主
#### 调节
- 局部代谢产物(腺苷)最重要
### 4.2 脑循环
#### 血脑屏障
- 紧密连接内皮细胞
- 选择性通透
#### 自动调节
- 血压范围保持稳定(60_140mmHg)
## 5. 循环功能障碍
### 5.1 心力衰竭
#### 代偿机制
- Frank_Starling机制
- 心肌肥厚
#### 临床表现
- 肺淤血(左心衰)
- 体循环淤血(右心衰)
### 5.2 高血压
#### 分型
- 原发性(90%)
- 继发性
  - 肾性
  -
图片
心脏与血管的生理功能及循环调节机制解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