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与数据链路层核心知识概述与计算技巧分析
该思维导图概述了网络与数据链路层的核心知识,包括IP地址和MAC地址的特点与分类,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协议区别。还介绍了异构网络互联的设备和协议转换,以及区间通信的步骤。同时,提供了点分十进制的计算方法与子网划分实例。
源码
# 网络与数据链路层
## IP地址和MAC地址
### IP地址
#### IPv4地址
- 格式
- 点分十进制(如192.168.1.1)
- 分类
- A类
- 范围:1.0.0.0 - 126.255.255.255
- B类
- 范围:128.0.0.0 - 191.255.255.255
- C类
- 范围:192.0.0.0 - 223.255.255.255
- D类
- 范围:224.0.0.0 - 239.255.255.255(组播)
- E类
- 范围:240.0.0.0 - 255.255.255.255(实验)
- 特殊地址
- 127.0.0.1(环回地址)
- 169.254.x.x(自动私有IP地址,APIPA)
#### IPv6地址
- 格式
- 冒号分十六进制(如2001:0db8::1)
- 类型
- 单播(Unicast)
- 组播(Multicast)
- 任播(Anycast)
### MAC地址
- 结构
- 48位十六进制(如00_1A_2B_3C_4D_5E)
- 分类
- 厂商标识符
- 设备唯一编号
## 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区别
### 网络层(OSI L3)
- 功能
- 逻辑寻址(IP地址处理)
- 路由选择(路径选择)
- 数据分片与重组
- 常见协议
- IP
- ICMP
- ARP
### 数据链路层(OSI L2)
- 功能
- 物理寻址(MAC地址处理)
- 数据帧封装
- CRC校验
- 常见协议
- 以太网
- PPP
- HDLC
## 异构网络互联
### 互联设备
- 路由器
- L3交换机
### 协议转换
- IPv4与IPv6之间的转换
## 网络之间的通信步骤
### 区间通信过程
1. 源主机
- 通过ARP获取网关的MAC地址
2. 路由器
- 逐跳转发数据包
3. 目的网络
- 通过ARP解析目标MAC地址
## 点分十进制计算技巧
### 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
- 示例:192 → 11000000
### 子网划分实例
#### 示例
- 网络:192.168.1.0/24
- 划分目标:4个子网
- 子网掩码:255.255.255.192
- 划分结果:
- 子网1:192.168.1.0/26
- 子网2:192.168.1.64/26
- 子网3:192.168.1.128/26
- 子网4:192.168.1.192/26
图片
